Skip to main content

『不採不食』來路不明野菇及植物,避免誤食中毒

發布日期:109-06-08

        臺灣氣候溫暖潮濕,植物多樣性豐富,民眾到鄉間田野或山區踏青時,常會發現不知名的野生菇蕈或植物,若隨手採摘烹煮食用或餽贈親友,小心野菇或野生植物可能含有強弱不一的天然毒性,不慎食入恐引起嘔吐、噁心、腹瀉或喉嚨痛等食品中毒症狀,彰化縣衛生局提醒民眾不要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誤食傷身。
        近年來國人採食野菜風氣盛行,但許多有毒植物與一般可食性植物的外觀相似,極易造成民眾誤認,每年因食用有毒野菜而導致中毒的案件層出不窮,其中「綠褶菇」及「姑婆芋」等有毒菇類或植物,常被民眾當成一般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及「芋頭」吃下肚,民眾要懂得辨別。
       「綠褶菇」屬中大型菇類,在台灣平原地區相當普遍,且一年四季皆有生長,但其外型、色澤常易與可供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和「雞肉絲菇」搞混,這些菇類的菌蓋表面均屬於褐色、白色和灰色系,不過「雞肉絲菇」的菌蓋有顯著凸起的傘尖較易辨識,而另一項可供區別有毒「綠褶菇」之重要特徵在於,綠褶菇菌褶尚未成熟時是白色,直到成熟後才會逐漸轉為灰綠色,且當受損時就會轉為褐色,其餘2種則不會。一般來說,誤食綠褶菇後1~3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與脫水等腸胃炎型的中毒症狀。
        除此之外,「姑婆芋」也是容易被誤食的常客。姑婆芋又稱海芋、山芋,外型與可供食用的芋頭相似,但芋頭葉面具有絨毛,水珠會停留其上,葉柄與葉面相接處呈深紫色,且與葉子缺口距離較遠,而姑婆芋則因表面光滑使得水珠無法停留而滑落,葉柄與葉面相接處無紫紅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且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會引起誤食民眾喉嚨痛、口腔麻木、吞嚥困難、燒痛、潰瘍、失聲、胸悶、胃部灼痛及腹痛等症狀。 
        由於許多有毒菇類或植物,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仍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彰化縣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出外踏青遊玩時,最好還是不要隨意採食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因逞一時口腹之慾,誤食中毒而影響出遊愉快的心情,甚至危害身體健康,此外,若民眾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不採不食』來路不明野菇及植物,避免誤食中毒

 

聯絡資訊
服務科室

食品衛生科

服務人員

尤湘懿

服務電話

04-7115141 轉 5701

服務傳真

04-7110027

健康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