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招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您一定要知道

發布日期:114-07-11

根據食藥署112年食品中毒案件統計,金黃色葡萄球菌為細菌性食品中毒的第三大主因,顯示其對食品衛生安全具有顯著影響。
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於皮膚、毛髮、鼻腔、咽喉及傷口等黏膜及糞便中,尤其大量存在於發炎或化膿的傷口。若調理食物的人員衛生不佳,或有未妥善包紮的傷口,便可能導致細菌污染食物。而受污染的食物若未冷藏、長時間置於室溫,將使細菌大量繁殖並產生腸毒素。由於該腸毒素不易經烹煮加熱破壞,可能導致食品中毒事件。
為預防此類中毒發生,衛生局提供4項防範措施,供民眾參考:
第1招、「落實個人衛生」:
調理食品時應穿戴整潔的工作服、帽子及口罩,頭髮不得外露,口罩應遮住口鼻,並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包括如廁後、調理製備食品前及吐痰、咳嗽、擤鼻涕等汙染手部行為後,應以肥皂洗淨雙手)。
第2招、「注意手部健康」:
注意個人健康狀況,若手部有皮膚病、出疹、化膿等症狀,不可直接或間接參與食品調理作業;如手部有傷口,應妥善包紮並配戴不透水手套。
第3招、「容器定時清洗」:
生、熟食調理區及使用器具應分開,並定期清洗;抹布也應分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第4招、「食物儘快食用」:
調理完成的食物應盡快食用,避免於室溫下放置過久(最長不宜超過2小時)。如無法立即食用,應置於7℃以下冷藏保存;若預計存放超過2天,應冷凍保存。

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落實個人衛生、妥善保存食品,才能有效防範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的食品中毒事件。
 

聯絡資訊
服務科室

食品衛生科

服務人員

施佩宜

服務電話

04-7115141 轉 .

服務傳真

04-7110027

健康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