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人對食品安全議題日益關注,政府部門與民間消費者對食品衛生的要求不斷提高。回顧近年,台灣境內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曾引發社會高度關切,包括校園營養午餐農藥殘留事件、辣椒粉、咖哩粉及黑胡椒驗出蘇丹紅事件、邦克列酸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頂級和牛餐廳使用過期食材事件、日本知名嬰兒米餅檢出重金屬含量超標事件等,鑑於食品安全攸關公共健康,亦為民眾高度關注的重要民生議題,配合中央食安政策推展,本局系統性檢視並落實地方責任事項,整合各級政府資源,強化食品安全管理架構,建構由源頭至餐桌的風險防護機制,提升事前預防效能,降低事後處理風險。
本縣衛生局將食品安全列為重點工作項目,為強化食品安全,本縣衛生局積極提升檢驗品質,升級儀器設備,並持續精進檢驗能力,以提升食品安全工作之執行效能。此外,本縣衛生局實驗室已通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項目包括甜味劑、防腐劑(酸類與酯類)、甲醛、丙酸、乙型受體素類多重殘留分析、β-內醯胺類抗生素、卡巴得及其代謝物、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多重殘留分析方法(五)、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殺菌劑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之檢驗(二)、禽畜產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多重殘留分析方法、食品中動物用藥殘留量檢驗方法-孔雀綠、結晶紫及其代謝物之檢驗、食品微生物(生菌數、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桿菌科)、包(盛)裝飲用水(大腸桿菌群、綠膿桿菌、糞便性鏈球菌)等,共計29項認證;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項目包括過氧化氫、硼酸及其鹽類、著色劑(定性)、二氧化硫、甜味劑等,共計5項認證,為擁有雙認證之實驗室,今(114)年持續新增食品微生物之檢驗方法-沙門氏桿菌之TFDA認證,同步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補助購置精密儀器設備,強化檢驗技術建置,升級本縣食品檢驗量能。
未來本縣將積極配合中央食安管理政策,擬定年度稽查抽驗計畫,持續推動各項檢驗業務,聚焦高風險與高違規產品,提升稽查與抽驗密度與頻率,不定期發布檢驗結果資訊供民眾消費參考,確保資訊透明,同時依中央與地方分工事項,掌握法規最新資訊、加速檢驗方法更新、充實各項設備及技術之建立,精進人員檢驗技術,促使食品檢驗發揮最大效能。另持續參加國內外能力試驗,精進檢驗技術,確保實驗室認證規範運作,以強化檢驗之公信力。針對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發生,能立即投入相關人力物資,配合中央政策主動承擔並解決食品檢驗技術問題,確實為縣民食的安全把關,守護縣民「食在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