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理健康出現危機,及時的支持與關懷同樣重要。隨著社會壓力增加,心理疾病如憂鬱、焦慮、精神病等問題日益普遍,若未能及時發現與介入,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包括自傷或自殺。
心理健康急救是一套簡單有效的方法,幫助一般民眾在身邊親友出現心理困擾時,能及早辨識並提供適當幫助。這套方法包含五個關鍵步驟:傾聽、觀察、支持、鼓勵求助與尋求其他協助。
第一步是主動接近有困難的人,評估是否有自傷或傷害他人的風險。接著,以耐心和不帶批判的態度細心聆聽,給對方一個自由表達心聲的空間。第三步,提供情感支持與陪伴,可以陪同做減壓活動,並給予相關資訊。第四,鼓勵當事人尋求專業心理醫療或諮詢,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最後,鼓勵他們向朋友或支持團體尋求額外協助,避免孤立無援。
此外,與有自殺傾向的人溝通時,應保持耐心和同理心,避免批評或爭論,不要用威脅或輕率的安慰來回應,並避免打斷對方或表現出冷漠的態度。有效的溝通技巧包括問開放式問題,確保了解對方的感受,並透過重述對方話語來表達關心。
這種心理急救方法不像專業治療,並不涉及診斷或治療,而是提供初步支持,幫助有困難的人感受到被理解與關懷,並引導他們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推廣這種急救知識,有助於提升社會對心理健康的敏感度,讓更多人能在危機發生前得到援助,避免憾事發生。
隨著心理健康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培養全民心理急救能力,建立支持性環境,是打造安全、健康社會的重要一環。人人都可以成為心理急救員,給予需要幫助的人一雙及時伸出的手。
🔹 傾:主動關心,評估是否有危險行為。
🔹 聽:耐心傾聽,不批判、不指責。
🔹 給:提供支持與實用建議,協助紓壓。
🔹 鼓:鼓勵尋求專業協助。
🔹 勵:鼓勵與親友傾訴,建立支持連結。
📍 社會一起來,守護心理健康
政府與社區攜手合作,
擴大支援網絡,消除自殺危機。
📍 善用社區衛生所/中心免費心理諮詢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