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高溫,細菌滋生快速,食品中毒容易發生。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沙門氏菌為全台食品中毒案件的第四大病因。該菌主要存在於動物與人類腸道中,民眾若食入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或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及其糞便,皆有可能導致感染。
其中,5歲以下幼兒及免疫力較弱的長者,為高風險族群。沙門氏菌常見於受污染的高蛋白質食品,最典型的案例為食用生蛋或未全熟的蛋品及其製品,例如溫泉蛋、溏心蛋、含生蛋的甜點(如提拉米蘇)、美乃滋及冰淇淋等。若煮熟的餐點又被含有沙門氏菌的生食污染,並於室溫下存放置過久,細菌便會大量繁殖而造成中毒。此外,若乳製品、肉品或高蛋白製品在不當貯存下,遭病媒(如蒼蠅、蟑螂)或寵物污染,且食用前未經充分加熱處理,也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為防止沙門氏菌食品中毒發生,衛生局提醒製作寶寶副食品應注意四要點:。
1.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材的碗盤、刀具、砧板及抹布等,應分開使用。
2.食物徹底加熱:製作寶寶副食品要確實煮熟,切勿讓寶寶食用生蛋或半熟製品。
3.留意食物保存:未食用完畢之食材應確實加蓋,並留意保存溫度,避免病媒等汙染寶寶的餐食。
4.注意手部衛生:烹調前後,務必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切勿摸完雞蛋後未洗手就直接餵食寶寶!
只要遵守上述原則,於製備及保存過程保持衛生,並儘快食用餐食,未食用完的部分要低溫保存,就能有效維護飲食安全與健康。
健康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