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日前正值炎夏期間,高溫潮溼的環境最適合病原菌生長,依據歷年食品中毒資料顯
示,5月至9月是食品中毒之高峰期,若未留意飲食衛生安全原則,就可能造成食品中毒。
為防範食品中毒的發生,請民眾不管平日或過節應先計畫好烹煮及食用的份量再購買食材,
購買後之食材應儘速放入冰箱冷凍或冷藏貯存,冰箱也應避免存放過多的食材導致冷卻效果
下降,造成微生物生長。製作好之食品避免在室溫下貯存過久,應儘速放入冰箱,並儘早食
用完畢。貝類及生魚片等產品是民眾在炎夏時節喜愛之佳餚,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之
風險。另外炎夏至海邊戲水時,對於不認識的魚類,應秉持「不隨意捕撈及食用」之原則,
若不小心誤食有毒魚類,輕則產生腸胃道症狀,重則產生神經症狀。若不幸發生疑似食品中
毒事件時,應儘速就醫,同時配合衛生單位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
彰化縣衛生局提醒民眾預防食品中毒五個小撇步如下:
1. 要洗手: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如廁後及處理食品前後應澈底洗淨雙手,若至郊外
旅遊,更應注意飲食衛生。
2.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食材應有計畫購買,儘速放入冰箱貯存,並儘速烹煮
及食用完畢。
3. 要生熟食分開:處理及盛裝生熟食之器具應分開,另外蔬果類產品通常不經加熱即可食用,
洗滌或裁切時應避免交叉污染。
4. 要徹底加熱:海鮮及肉類產品應徹底加熱,不食用未煮熟之禽畜水產品,食品中心溫度超
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若想要了解更多預防食品中毒的知識或撇步,歡迎至食藥署官網「防治食品中毒專區」(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816)參考相關資料喔!
健康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