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歷史訊息)霍亂弧菌引起食品中毒

  今年9 月,有一名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在壽司店食用生魚片之後,隔天出現嚴重水瀉多達40 次,緊急就醫檢驗後,證實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台灣四面環海,魚產豐富,暖和的氣候,是各種弧菌的溫床,民眾可能因為吃進受污染的海鮮,導致食品中毒的機會很大。
  在河海交界與海洋水域的魚貝類身上,很容易就可找到弧菌,雖然並非所有的弧菌都有致病性,但霍亂弧菌會引起食品中毒。霍亂弧菌的潛伏期約為6 小時至5 天,有90%以上的感染者並無臨床病徵,或僅出現輕、中度腹瀉,只有少於10%的病患,會出現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原因多是因為吃進了受病患(主要)或帶原者(次要)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所引起。
  為了避免霍亂弧菌引發的食品中毒,預防之道如下:
1. 徹底清洗:霍亂弧菌是好鹽性細菌,利用水充分清洗,可除去該菌。
2. 充分加熱:60℃持續l5 分鐘即可殺滅弧菌,因此食用前應將食物煮熟。
3. 低溫冷藏:弧菌對低溫極敏感,可用冷藏方法降低其繁殖速率。
4. 明辨鮮度:挑選新鮮的水產品,並儘早食用。
5. 區隔生熟:已烹調的海鮮食品與生食品區隔,置冰箱貯存時,熟食置於上層,以免二次污染。
6. 避免污染:處理水產品的砧板、刀具及容器,應確實清洗,並區別生食或熟食用。
資料來源: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http://www.fda.gov.tw)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Food & Drug Consumer Newsletter)
聯絡人及電話:檢驗科 林淑英04-7115141轉600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