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歷史訊息)網購雖方便 小心藏危機

  隨著網路科技日漸普及,網路購物已成為現代方便且正夯的消費方式,近年來「宅經濟」的發展,已使食衣住行育樂的消費,在網路上幾乎無所不能。但是,在網路上無法清楚得知商品的真實狀況或細節資訊,因辨識度不夠而使網路購物糾紛層出不窮,更可能因為商品傳遞過程任一環節的失控,而使商品劣化,甚而導致使用者病痛的發生。
  近年來藉著網路行銷的手法,有業者利用電子郵件或網路推銷藥物,這種所謂的「網路藥局」,利用不實的商品廣告誇大醫療效能,從中獲取暴利。我國至今尚未核准過任何網路藥局的設立,透過網路或向來路不明者購買藥品,無法確認藥品的安全性,也沒有藥事人員提供專業的用藥諮詢服務,危害健康的風險極大,尤其是處方藥非法流出的影響更大。處方藥通常其安全性與藥物交互作用較為複雜,需要醫師及藥師的處方及調劑,但是網路藥局的興起,使得民眾原本不易由醫師處得到的處方藥,頓時成為民眾爭搶的對象,例如威而剛、犀利士等。更令人憂慮的是,有些鎮靜劑或麻醉品也可在網路上購得,使得網路購藥形成犯罪溫床。
  在網路上買賣藥物是一種違法行為,就算是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在法律上同樣會被視為買賣行為的一種,所以也是被禁止的,一旦違法,均可處3 萬元至15 萬元罰款。
  在食品方面,由於網路美食販售沒有實體店面,衛生單位在執行衛生安全查核上較為困難,再加上這些美食業者規模不大,有不少的網路販售者只是家庭廚房生產,其衛生管控程度已令人堪慮,如果又未能確保遞送過程的衛生及溫度控管,就有可能發生食物變質或導致食品中毒的危險。
  為確保網路販售食品的衛生安全,衛生署已針對國內四大便利超商及網路購物平台,依年節及暢銷性產品,進行源頭製造商調查,並責成地方衛生局進行製造場所衛生環境稽查,必要時進行抽驗。以中秋節為例,日前已針對應節月餅,請衛生局稽查四大超商預購,以及網購人氣名店所販售的月餅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製造環境衛生。在稽查的26 家公司中,有2 家產品製造商不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規定,經限期改善後已複查合格。
  目前網路上販售的食物種類繁多,政府雖已著手調查其生產狀況和源頭,但沒有實體店面者較難查處,建議民眾在購買網路食品時要多加小心,並仔細看清標示,注意其製造日期、有效日期和商標,以降低風險。衛生單位也將持續加強網路食品製造業者的稽查輔導,以維護消費者飲食安全。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262期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