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氣溫漸暖 慎防食品中毒—病原性大腸桿菌篇

大腸桿菌是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群,但有少部分血清型的細菌株,會引起腸道感染及食品中毒等症狀。
  大腸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在有氧或無氧狀態下都可生長,其最適生長的pH 值為6-7。大腸桿菌主要分布於人體或動物體腸管內,藉由已受感染的人或動物的糞便,污染食品或水源。該菌而引起中毒事件的食品種類很多(如漢堡等),一般多為水質不清潔而引發疾病,其引發食品中毒的潛伏期平均為5-48 小時,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燒。
  因大腸桿菌侵襲型態不同,最常見的有:1.侵襲性大腸桿菌:侵入人體腸管而引起急性大腸炎、大便含血或黏液等症狀。2.產毒性大腸桿菌:和霍亂症狀類似,會有水樣下痢、脫水等症狀,其所產生的毒素有些可以耐熱,有些則容易受熱破壞。至於O157:H7 型大腸桿菌的毒性很強,是一種「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主要存在於牛、羊的腸道與排泄物內,為一種人畜共通菌,人體多因食入牲畜排泄物污染的食品而感染,潛伏期為2-8 天,受感染者會出現嚴重腹絞痛、血狀腹瀉等症狀,多數健康成人可在一週內恢復,僅有少數患者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主要是因為該菌所產生的毒素,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導致溶血性貧血、少尿、水腫、抽筋、出血,甚至轉成急性腎衰竭,嚴重時會喪命,在我國列屬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所幸此菌不耐熱,在攝氏75 度加熱超過1 分鐘即可殺死。
病原性大腸桿菌食品中毒的預防方法:
1、首要將飲用水及食品經適當加熱處理。
2、定期實施水質檢查。
3、被感染人員勿接觸食品之調理工作。
4、食品器具及容器應徹底消毒及清洗。
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登載於衛生署消費者資訊網(http://consumer.doh.gov.tw)
歡迎民眾至該網站訂閱電子報。
聯絡人及電話:檢驗科 林淑英7115141轉600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