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的改變,結腸直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依據行政院衛生署資料以發生人數而言,95年起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因此早期篩檢早期發現就非常的重要。國民健康局自2004年開始補助各縣市衛生局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驗(iFOBT),若糞便潛血檢驗陽性則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傳統的糞便潛血檢查(gFOBT)易受到受測者飲食的影響,常有偽陽性與偽陰性的問題。而免疫法糞便潛血檢驗(iFOBT)特異性高,對人類血紅素專一性高,不會受到食物中過氧化酶、動物血和維他命C影響。市面上免疫法糞便潛血檢驗原理常見有免疫層析法、乳膠粒子凝集法、金膠粒免疫比色法以及免疫血球凝集法等。
免疫法是以單株抗原抗體檢測糞便中是否存有人類紅血球,而且只與人類紅血球反應。當出血來源是上消化道時,因為血紅素在腸胃道上端就會被消化酵素代謝而不會顯示成陽性,因此對於下消化道出血敏感度就較高。
雖然檢驗方法越來越進步,敏感度與專一性越來越好,但需有民眾配合願意參加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搭配健康的飲食觀念與運動,才能降低結腸直腸癌的風險。為維護檢驗品質,衛生署並訂有檢驗機構相關認證辦法,民眾可上國建局網站(http://www.bhp.doh.gov.tw)查詢通過「糞便潛血檢查醫事機構認證」之名單。
聯絡人及電話:衛生局檢驗科劉淑媚 (04)7115141轉601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