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冰品衛生涼快食用一夏(2009/07/07 )
炎熱的夏天來一杯冷飲或來一碗剉冰真的是透心涼,衛生局關心冰品類之衛生,於近日抽驗35件食用冰品,包括咖啡、烏龍茶、綠茶、冬瓜茶及其他夏日冰品等,發現冰品占3.9%不符規定,原因為生菌數過多或大腸桿菌群過多,為能安心吃冰,就讓我們來認識冰品類之衛生指標-生菌類及大腸桿菌群。
食品衛生標準中,「冰類衛生標準」規定,飲料及冰類、冰塊依其製程訂有不同的衛生標準。以冰塊及刨冰類產品而言,都依「冰類衛生標準」判定,每公撮中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最確數分別為:
1.冰塊-生菌數100以下、大腸桿菌群陰性。
2.刨冰-生菌數100,000以下、大腸桿菌群100以下、大腸桿菌陰性。
另外,咖啡及茶飲料、果實水依「飲料類衛生標準」-生菌數10,000以下、大腸桿菌群10以下、大腸桿菌陰性。
生菌數係指存在的「活細菌總數」,以總菌數培養基於 35 ℃ 培養 48 小時後,計算菌落數目,常是評估食品製造過程的衛生指標之一。
生菌數過高,除了表示商店的用水、冰塊、食材原料在製造或取用調配過程中可能遭受污染外,貯存環境不佳亦可能是致使微生物孳長的因素。因此冰品的生菌數過高,則表示店家本身的食品衛生有待加強。如作業人員是否穿戴整潔以防頭髮、頭屑及夾雜物落入食品中;是否戴口罩;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從業人員是否蓄留指甲、塗抹指甲油等等。這都是從事食品作業人員應該遵守之衛生必備條件。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簡寫為E.coli)及大腸桿菌群〈coliform〉存在動物腸道的正常菌,屬於非病原性的。只有少部分大腸桿菌具有毒性導致食物中毒,會引起人和動物的下痢、腹痛等,我們稱之為病原性大腸桿菌。通常是因為作業環境衛生條件不佳、使用生食及污染的肉類,通常是屠宰過程或儲藏販賣過程中的污染所致。疾病的嚴重程度因為個人之免疫力而不同,尤其對兒童、老人和免疫缺失病人可能因此致命。
大腸桿菌常被用做飲水、食品的衛生檢定指標,食品中發現大腸桿菌,表示該食品直接或間接受到糞便污染。大腸桿菌在加熱後即死亡,如仍檢出大腸桿菌,表示熱處理不當,或加熱後受到污染。為防止消費者食用到受糞便污染食品,各類食品衛生標準嚴訂不得檢出大腸桿菌。
聯絡人及電話:衛生局檢驗課林妙香(04)7115141轉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