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冬季亦不忘預防食品中毒

冬季亦不忘預防食品中毒(2009/02/09 )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歷年統計資料顯示,最常引起食品中毒的細菌為腸炎弧菌,其次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及沙門氏桿菌。最常發生食品中毒的地點以營業場所及學校居多,另台灣地區之腸炎弧菌食品中毒較常見於婚喪喜慶之宴會或外燴。下列為食品中毒之原因分類狀況:
一、特別容易引起食品中毒的食物
基本上,受污染的食物若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引起食品中毒。但是,以細菌性食品中毒而言,富含蛋白質及水分的食品比較容易引起食品中毒,例如禽畜肉類、魚類及海產類。
二、預防食品中毒之原則
遵守食品處理之原則,包括新鮮、清潔、避免交互污染、加熱和冷藏、養成個人衛生習慣及避免疏忽。外出飲食時應避免冷食、生食、不吃來路不明的食品,亦應避免路邊攤飲食,謹慎選擇衛生優良餐廳用餐。
三、食品中毒的症狀
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細菌性食品中毒之潛伏期則通常為數小時。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週到10天。
四、發生食品中毒時之處理原則
1.儘快送醫治療。
2.保留剩餘食品及患者之嘔吐或排泄物等相關檢體,並留存於冰箱(應冷藏,不可冷 凍)內,以供各衛生單位檢驗用。
3.立刻連絡當地衛生所或衛生局。
資料參考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聯絡人及電話:衛生局檢驗課林妙香(04)7115141轉602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