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筷」做環保(2009/02/05 )
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8000雙筷子。正規的免洗筷所用的原料為質地較好的木材,不需要特殊加工。但是製造商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質木材,由於顏色較暗,須經加工處理,形成賣相較佳的免洗筷。
免洗筷製作過程中,通常經過亞硫酸鹽處理,防止筷子變色及發霉,在使用過程中遇熱釋放亞硫酸鹽,一般人若食入過量,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等症狀,且亞硫酸鹽會與人體的鈣結合,有骨質流失之虞;此外利用雙氧水漂白,雙氧水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對口腔、食道、甚至腸胃造成傷害;打磨過程中使用滑石粉,令其看起來光滑白皙,如在人體內慢慢累積,會使人患上膽結石;經過消毒的免洗筷一旦過了保質期,可能有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等病菌感染;包裝袋印刷油墨若含有過量的重金屬,一旦污染到筷子,長期食入恐怕會蓄積於體內,影響健康。
聖嚴法師曾說:「環保的目的是為了我們求生存… …每一個國民都當養成這樣的美德,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
衛生局建議民眾,出外飲食時最好自備環保筷,以減少資源浪費,並符合衛生。如果需要使用免洗筷,使用前應先「看一看,聞一聞」。看一看,免洗筷太白可能有過度漂白之風險;聞一聞,若存有酸味,則可能殘留二氧化硫,應先清洗後再使用。
資料來源: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全球資訊網
聯絡人及電話:檢驗課劉綉婷 (04) 7115141轉603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