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認識農藥特性,安心食蔬果

農藥是保護農作物避免受到病蟲害及其他生物危害的化學物質,可分為有機氯劑、有機磷劑、氨基甲酸鹽類、合成除蟲菊類等。在台灣合法登記使用的農藥約有400種,對哺乳動物的毒性可分為四級,第一級為極劇毒,國內不准使用;第二級為劇毒,國內限制使用,二者在包裝上要有紅色骷顱頭警告標示。第三級為中等毒,第四級為輕毒。
為保障縣民食的安全,加強蔬果中農藥殘留檢測,97年衛生局自1月至6月共計檢測蔬果中農藥殘留9,350件次,檢出不合格計18件次。
農藥一般為水溶性,所以用自來水清洗即可,雨水、露水會把附著在農作物表面的農藥沖洗掉,風吹、日曬亦可將農藥分解、揮發掉。農作物採收後經過前處理如:清洗、去皮、烹煮或食品加工後,才會吃到肚子裡,這些過程已減少了農藥的殘留量。因此,只要在農作物食用前,經過適當的清洗、處理,並選購當令蔬果,即可吃得安全、健康。另外,適時適地生產的蔬果病蟲害較易控制,農藥也會用得少,因此季節性的蔬果農藥殘留會比較少,民眾可多吃當季當地蔬果。
聯絡人及電話:衛生局檢驗課江雅真(04)7115141轉601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