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中部地區腸病毒升溫,衛生局強調「黃金72小時」是防治關鍵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發布上週腸病毒重症疫情,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一口氣增加9例,全為腸病毒71型,根據疾管局資料顯示,南部地區有4例、中部地區新增5例,分別位於高雄縣2例、台南市1例、高雄市1例,以及南投1例、台中市1例、彰化2例以及台中縣1例。
彰化縣共計2例重症病例,其中1例約8個月月齡個案於3月底因燙傷住院約1星期,出院後出現發燒症狀,經排除傷口感染後轉診小兒科門診,後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症狀,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另1例約2歲半個案日前已康復出院。此個案因家中5歲的姐姐先有腸病毒症狀,家長帶至小兒科診所就醫,診所醫師警覺性非常高,特別詢問家中是否有年齡層更低的小朋友,請家長一併帶到診所診治是否有腸病毒症狀,經醫師診治當天該名個案並無明顯症狀,但醫師特別提醒家長如果有任何腸病毒重症出現時,要儘速就醫。隔天個案出現手足口及肌抽躍症狀,家長經醫師叮嚀懷疑為腸病毒重症先驅症狀,迅速帶至醫學中心就醫,後經醫院通報為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衛生局表示此2歲半個案在基層醫療診所及家長都能在病發後的黃金72小時內掌握到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衛生局長葉彥伯呼籲,今年腸病毒疫情來勢洶洶,能否在腸病毒發病後的醫療黃金72小時內發現重症前兆,並立即就醫是防治腸病毒疫情,減少死亡後遺症的關鍵。
腸病毒流行期,嬰幼兒保育人員及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須注意自身及其他較大孩童的衛生,尤其自外返家,在接觸幼兒前,務必更衣洗手,以免將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也要避免攜帶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或到醫院探病。除了家庭以外,學校也是腸病毒傳播的主要場所,學童若感染腸病毒,最好請假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並避免接觸家中幼兒,也儘可能不要前往安親班;若不克請假,最好配戴口罩,並與其他學童適度區隔,以免將病毒傳給他人,造成疫情擴大。
防範腸病毒最重要及有效的方法就是徹底洗手,「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要確實施行。一旦有可疑的症狀發生,掌握醫療黃金72小時迅速就醫。

聯絡人及電話:衛生局疾病管制課陳芋如 04-7115141轉101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