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認識咖啡紅黃綠標示

國人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在台灣各城鄉街頭上常可發現,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的咖啡屋,在觀光景點也會有流動咖啡車的蹤跡。如此盛行的咖啡飲用風潮,不禁讓人關心,喝咖啡會不會對人體健康有所影響?咖啡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甲基黃嘌呤類,如咖啡因、茶鹼和可可鹼,以及類黃酮和酚類。其中最常被常提到的是「咖啡因」。 在含咖啡因飲料中,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最高,每150cc 泡製的咖啡中約含100至150毫克,所以當攝取過量咖啡因時,容易導致失眠、焦慮,主要是因為咖啡因會造成交感神經興奮,使人出現焦慮、坐立不安、易怒、肌肉抽動、臉紅、噁心、尿液增加、腸胃不適及失眠等症狀。但也有文獻認為每天喝一到三杯咖啡時,可能促進思考能力、增進記憶力、減少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率,並減少憂鬱症者自殺比率。
  因此在衛生署及消保會極力推廣下,咖啡業者實施自發性的標示措施,從96年8月1日起,市售含咖啡因的包裝飲品,其外包裝會標示咖啡因含量,並依其含量而有紅、黃、綠的標誌。此外,咖啡連鎖業者亦配合消保會,對於現煮咖啡亦實施紅、黃、綠的標示。紅色代表一杯含200~300 mg,或300 mg以上的咖啡因;黃色代表100~200 mg;綠色代表100 mg以下。資料來源: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食品資訊網
聯絡人及電話:檢驗課方寶賓(04)7115141轉602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