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惡性腫瘤連續31年蟬聯死因首位,其中大腸癌發生率逐年提高,從每四人就有一人長瘜肉,增加為每兩人就有一人,且隨年齡增長罹患大腸癌機率越高,為此本局於7月18日假彰基連瑪玉學術講堂辦理「大腸直腸癌篩檢得實政基礎與新進展」講座,邀請台灣消化醫學會副秘書長、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腸胃內科主治邱瀚模醫師蒞臨演說。
邱瀚模醫師說,篩檢發現的大腸直腸癌多半是早期(0期或1期)高達48%,未篩檢者接近20%拖到第4期才被發現,同時50歲起進行性腺瘤的風險大增,顯見篩檢的重要。研究證實糞便潛血檢查對下消化道出血具專一性,對大腸直腸癌敏感度達80%,採檢過程簡單、方便、不受食物(肉類、含鐵食物)影響,不受藥物(如鐵劑)影響,受檢前無需停藥、飲食控制,不僅符合成本效益,亦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時,更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美國國家瘜肉研究(National Polyp Study)顯示大腸鏡檢查時切除腺瘤性瘜肉,可降低未來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由於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為此國民健康署針對50-74歲民眾,免費提供每2年1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幫助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本局積極配合推廣大腸直腸癌篩檢防治業務,初級預防做得好,無論對預防慢性病或節省醫療成本都具有最大的效益。 (圖為103年7月18日會議時拍攝)
內容類型
服務人員
楊婷馨
服務傳真
(04)7121309
服務電話
(04)7115141轉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