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食的安全-選購當令蔬果

大部份民眾對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知識不甚瞭解,有些網路文章內容也是模稜兩可,加上網路資訊快速傳播,有關食品問題的網路傳言越來越多,你一定也接收過類似的資訊,第一時間你的反應是什麼?
  歷年來國民營養調查都顯示19-64歳國人高達80%的人都吃不到衛生署建議的每個人一天至少應該要攝取三碟蔬菜(每碟為三兩、約100公克)和二個水果(如中型柑橘約100公克),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供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可以預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成因,甚至是與多種癌症的成因有關,因此從國際衛生組織WHO的「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策略」到許多先進國家的健康飲食指引,都鼓勵民眾多吃蔬果。可見蔬菜、水果在人們的飲食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新鮮的蔬菜水果除了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之外,蔬菜水果中五彩繽紛的顏色,表示各種不同顏色的新鮮蔬果還富含不同的植物化合物,研究發現,這些不同的植物化合物與不同的健康益處有關,因此,多吃蔬果取代了肉類、控制了熱量攝取,更是增加了預防癌症發生的益處。
但對日益講求飲食自然化或經常進行飲食控制的現代人來說,蔬果的需求量更大,在享受蔬果美味之前,如何選擇和清洗,是大家最應關心的話題。選購蔬果一般原則:(一)不刻意挑選外觀肥美、毫無昆蟲咬傷的蔬果。(二)原則上外表光滑的蔬果類較不易沾染農藥,表面有細毛或凹凸不平者較易殘留農藥,但仍需視其施藥期或是否有保護措施(如加保護套)等情形而定。(三)長期貯存或進口水果,一般須以藥劑處理延長其貯存時間,消費者選購時應有正確的認知。(四)夏秋季蔬菜殘留農藥的情形較其他季節高,或天然災害、節慶日前後,蔬果價格上揚時,也可能有提早採收的蔬果上市,農藥殘留的可能性相對較高,應避免搶購。消費者可以選擇信譽良好的冷凍蔬菜或其他蔬菜加工品取代。(五)冬季蔬菜產量多,價格便宜,宜多選購。(六)選擇政府單位推廣、具公信力,有優良標誌(如吉圓圃標誌)的產品。
  每一種蔬果都有最適合的生長季節,稱為「當令蔬果」。隨著蔬果品種的改良、農業技術的進步,栽培非當令蔬果,已經不是難事,也就是說,只要是你想吃的各種蔬果,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不過由於非當令蔬果在不適合生長的季節裡體質較弱,需要使用較多的農藥保護,而且價格比當令蔬果昂貴,所以選購蔬果還是以當令的最好。
聯絡人及電話:檢驗課林妙香(04)7115141轉601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