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衛生局於7月9日接獲彰化基督教醫院通報1名桿菌性痢疾個案,為居住南彰化之76歲婦女,主要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發燒等,經住院治療,該名個案目前已康復出院。
衛生局採檢家中5名接觸者,檢驗結果發現個案的越南籍媳婦也是陽性個案,於7月11月通報為個案,該名個案曾於5月31日至6月24日帶2名幼子回越南省親。2名幼子中7歲的哥哥於7月7日也出現腹瀉及發燒症狀,至彰化市某醫院住院治療,該醫院於7月18日糞便檢體檢驗結果發現疑似桿菌性痢疾,也予於通報。衛生局表示,此案例為桿菌性痢疾之家庭群聚感染,在桿菌性痢疾的傳染型態不算少見,且多起因於接觸傳染。
衛生局同時針對7歲個案就讀的托兒所進行接觸者檢查,全體師生與工作人員均採集檢體共31件,該托兒所人員目前皆未出現疑似症狀。採檢之檢體已送疾病管制局第三分局檢驗。彰化縣衛生局持續進行包括疫情調查、個案接觸者採檢、托兒所及住家環境消毒、陽性個案隔離治療、追蹤個案就醫治療情形及進行停藥後追蹤採檢等防治措施;未來並將持續進行該托兒所症狀監測14天。
桿菌性痢疾之潛伏期為12至96小時(通常1至3天),有時長達1週。症狀包括程度不等的腹瀉、發燒、噁心、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有便意,卻拉不出來)、血便及粘液便等症狀,也有可能無症狀。其傳染途徑係因直接或間接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東西而感染,因該病的傳染力很強,即使只吃入極少數(10~100個)病菌亦可能發生感染;此外,亦可能因為帶菌者便後沒有洗手或沒有清洗指甲間縫隙,而後與人握手,或者是間接由食品之污染而傳染給別人。衛生局提醒民眾,養成良好之飲食及個人衛生習慣,如切勿生食生飲、不要購買路邊衛生不良的食品、用餐前務必洗手,以避免感染,如發現身體有上述不適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以便及時得到適切的診斷及治療。
聯絡人及電話:衛生局疾病管制課陳芋如 04-7115141轉103
(歷史訊息)彰化縣出現桿菌性痢疾家庭群聚疫情案例,衛生局提醒民眾注意防範!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