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正確就醫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彰化縣衛生局自94年起推動社區整合式篩檢工作,其中針對肝癌進行二階段篩檢。第一階段採五項檢驗指標,包括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C型肝炎抗體(Anti-HCV)、甲型胎兒蛋白(AFP)、肝功能GOT、GPT。第一階段檢驗結果:凡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或C型肝炎抗體陽性或甲型胎兒蛋白酵素(AFP)指數偏高(≧20ng/ml),符合上述標準其中之ㄧ者,則由各衛生所公衛護士進一步轉介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
  B型肝炎是肝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肝癌病人當中,B肝帶原者約佔80%,C型肝炎是僅次於B肝的另一危險因子,肝癌病人當中,C肝帶原者約佔10~15%。上述慢性肝炎患者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50-200倍。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病的三部曲。罹患慢性肝炎,接下來可能演變成肝硬化,然後是肝癌,這是典型肝癌自然病史。因此,對於檢驗出有B肝或C肝帶原之個案,積極進行轉介追蹤是很重要的,在還沒有症狀之前就發現的肝癌,則治癒率相當高,有50%的人可以活10年以上,也就相當於完全治癒。
  為尊重專科專業及確保醫療品質,衛生局將本縣為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內科系)之名單統整後提供各鄉鎮市區衛生所,將檢驗結果異常者轉介至名單中之醫療院所,以提供正確就醫減少醫療資源,衛生局指出縣內有符合肝膽腸胃專科醫師且願意配合轉介相關事宜者,歡迎與本局保健課聯絡(聯絡電話:04-7115141轉507)。
聯絡人及電話:衛生局保健課蔡秋香(04)7115141轉507

內容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