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由於精神醫療及照顧體系缺乏,本縣不少精神病患必須離鄉背井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長期住院治療,由於路程遙遠家人親友探視不易,病患及親人倍嚐思鄉之苦,甚至因此而飲恨終生。衛生局局長葉彥伯體恤本縣4000名精神病友就近治療之方便性,首推「精神醫療照護服務」5方案,規劃在地社區化精神醫療照護工作,希望透過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運用,讓病人在各個不同的階段皆能受到適當的照顧。
葉局長表示,「精神醫療照護服務」5方案,分五個步驟規劃配套措施,漸進達成服務目標,其內容為:
一、架構精神醫療照護服務網,劃分責任區。由本縣精神科責任醫院分區專業支援服務、社區認養(急診處理)、偏遠地區精神醫療照顧(設立巡迴門診克服病人就醫障礙)、協助公衛護士社區照顧指導等,透過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運用,落實病人在地就醫之方便性。
二、辦理縣內精神病患普查,本調查樣本數3,326人,成功訪問了 1,594人(未訪到之個案將在第2階段完成複查),透過調查結果發現超過8成的精神病患需要社區照護體系的照顧,因此,衛生局積極規劃社區精神病患分級照護方案,設計人性化醫療照顧模式,整合衛生、醫療、社會及民間資源,為病友提供從預防-治療到復健完整精神醫療照護。
三、推動本縣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施打服務。由衛生局規劃製作「長效針劑施打服務標準作業手冊」,針對不規則門診、不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及偏遠地區就醫不便之精神病患,由醫院專科醫師開立長效針劑處方轉介至衛生所,以在地及便民之服務方式,由衛生所醫護人員協助病人施打長效針劑,以穩定患者病情及降低病人住院率。目前注射服務量為93年度16案/26次;94年度15案/116次,本項服務措施仍有待大力宣導,讓更多醫療機構放心的將精神病友轉介到衛生接受注射服務。
四、辦理病友家屬家連家成長團體,培育照顧者志願服務種子,以病友家屬結盟(精神病友照顧家連家)的方式,教育及分享照顧經驗,活動分別於彰化縣康復之友協會及秀水鄉衛生所辦理2個團體(每個團體有8個成長單元,分8次課程陸續完成訓練),團體1地點在彰化縣康復之友協會(彰化基督教醫院11樓團體治療室)訓練時間自94年 10月25日至12月13日;團體2地點在秀水鄉衛生所4樓會議室(秀水鄉安東村中山路288號)訓練時間自94年10月27日至12月15日(詳細內容請上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center.nccu.idv.tw/查詢)。
五、推行精神病友出院準備分級照護方案。自94年9月起規劃試辦計畫,由衛生局設計「精神病患問安服務;社區照護工作手冊」由芳苑、竹塘、溪洲、永靖及社頭鄉等5個鄉鎮先行試辦,希望透過試辦方案評估結果訂定符合病友需求之照護方案,預定在95年度本縣27個鄉鎮衛生所將全面推動「精神病友出院準備,社區分級照護」工作,針對經常出入醫院之精神病人,由醫院提出院準備及衛生所公衛護士分級照護服務計畫,為病人作整體、連續性,及有效之追蹤輔導服務。
精神病友為弱勢中之弱勢族群,長期以來精神病人總是被貼上「不定時炸彈」或「破壞社區安寧」等負面標籤,讓病友及家屬害怕和外界接觸,形成就醫治療或公衛護士定期作訪視輔導的死角。緣此,衛生局希望結合政府及民間的力量,架構完備的精神醫療及照顧體系與社區復健方案,加強辦理精神病友去污名化之活動或宣導,以提昇病人正面形象,鼓勵精神病友積極接受復健治療或照護輔導,讓病友回歸社區和常人一樣過生活將不再是夢想。
(歷史訊息)衛生局首推「精神醫療照護服務」5方案,為「精神病友在地治療」圓夢
內容類型
服務電話
(04)712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