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遠離病毒性腸胃炎

  進入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就診病人中有腸胃炎症狀亦不在少數,食藥署近期接獲數起食物中毒案件,都因食用生蠔海鮮而感染若羅病毒或腸炎弧菌,民眾都要注意個人以及飲食衛生,以防範腸胃炎感染。
  引起腸胃炎的致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染,症狀為水瀉和嘔吐,或可能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其中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症狀以嘔吐較為明顯,而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則以水瀉及發燒症狀為主,病程時間也較諾羅病毒長。
  衛生局提醒您,外出品嚐美食時要特別留意個人飲食及環境衛生,不生飲、生食,用餐以熟食為主,避免生食(如生蠔),使用公筷母匙,有效降低感染風險,腸胃炎期間飲食應清淡,過油或太甜的食物易導致腹瀉症狀更加嚴重,生病的家人也應避免參與菜餚調理,以減少病毒污染食物的機會,落實勤洗手,若出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並在家休養。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內容類型
服務人員
張慧娟
服務傳真
(04)7113174
服務電話
(04)7115141轉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