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花生粉vs黃麴毒素,發生甚麼事﹖

國人於清明節,大多會應景或依習俗吃潤餅,在潤餅的餡料中,大多包含有花生粉,因台灣屬於濕熱氣候,而花生粉只要保存的方式不恰當,就可能會導致黴菌的增長,進而導致真菌毒素的產生,其中,黃麴毒素就是常見的真菌毒素,黃麴毒素主要是由麴菌屬中之黃麴菌(Aspergillus flavuus)及寄生麴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這兩種真菌所產生的二級代謝產物,常見的黃麴毒素類型包括:黃麴毒素B1、B2、G1、G2、M1、M2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強。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之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指出,花生之黃麴毒素的限量應在15ppb以下。
       真菌毒素具耐熱性,水煮、火炒及炊煮等一般家庭的料理方式,無法有效去除真菌毒素,因此民眾若發現食用花生粉,若發現有發黴、有蟲咬痕跡、或是吃起來苦苦的情況,最好不要食用,以策安全。
       衛生局呼籲,民眾選購花生粉時,應選擇食材外觀無異狀、包裝外觀正常、信譽良好的廠商,購買後,儲藏時要保持在乾燥陰涼通風處,盡快食用完畢,避免遭受到黃麴毒素的傷害。

      聯絡人及電話:檢驗科劉淑媚(04)7115141轉603

內容類型
服務人員
劉淑媚
服務傳真
(04)7113174
服務電話
(04)7115141轉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