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國人最受歡迎的三餐食材之一,在近年多起食品中毒新聞案例中,可見到民眾吃下受到沙門氏菌(Salmonella)污染的雞蛋,出現血便、腹脹、劇烈腹痛、高燒不退等較嚴重之症狀﹔較輕為噁心、發燒、嘔吐、水便、腹痛等症狀。沙門氏菌(Salmonella)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常存在於人類及動物的腸道中,是一種人畜共通菌,可經由糞口傳染或食用到受汙染的食品,例如肉品、蛋品及乳品等,「雞蛋」可能經由在處理的過程中汙染蛋殼或受到沙門氏感染的母雞卵巢直接進入蛋裡面。沙門氏菌生長的條件範圍廣泛,可生長的溫度為5.3〜46.2˚C,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5〜37 ˚C,最適合生長的PH值約6.5〜7.5。
彰化縣衛生局提醒其預防措施如下:
(1) 食物徹底煮熟,特別是肉類、家禽及蛋類。
(2) 生熟食要分開處理,防止二次汙染。
(3) 食用或處理蛋品時,注意碰觸蛋殼後,一定要洗手,注意手部衛生,或是蛋殼要清洗乾淨,防止感染抵抗力較低之老人及嬰幼兒。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241期
聯絡人及電話:檢驗科劉淑媚(04)7115141轉603
內容類型
服務人員
劉淑媚
服務傳真
(04)7113174
服務電話
(04)7115141轉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