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用「愛與關懷」對抗糖衣毒品

「你和父母吵架心情不好嗎?請你吃一顆軟糖吧」,聽到這句話時千萬要當心,這種關心的方式,很可能讓您無意中接觸毒品而上癮!有些年輕學生以為,這是朋友之間一種關心的方式,卻不曉得一顆包藏毒品的糖果,很可能就會利用人性弱點,偽裝在同儕的關懷行為中,讓人不自覺地掉入毒品陷阱。雖然誤食毒品不一定會立即成癮,但重點在於,會讓人誤食毒品的原因為何?萬一不慎吞服該怎麼辦?現今世代毒品氾濫,混毒死亡案例層出不窮,再加上新興毒品的偽裝術,稍一不慎就很容易接觸毒品而上癮。

通常吸毒者害怕被親友知道,因而開始一連串的欺矇、拐騙等脫序行為,使得親友們身心連帶受到折磨,痛苦萬分。建議您,當發現身邊的親友可能有用毒傾向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發覺:(一)情緒方面:沮喪、好辯、躁動不安。例如: 性格改變-原本沉默個性,變的興奮話多;性格變得比較煩躁、焦慮、易怒、暴躁、衝動;甚至情緒起伏大(莫名的不開心,又突然變得很快樂);與親人溝通減少、親情淡薄。(二)身體方面:食慾不振、目光呆滯、步履不穩。例如:食慾不振或暴食;體重異常減輕;生活規律突然改變(如:連續幾天不睡覺、常昏睡、難叫醒、日夜顛倒、紅眼睛);頻尿或解尿時會痛;未感冒,但常流鼻水或吸鼻水的行為。近期曾有脈搏較快(150/分),呼吸略快(20/分),併有瞳孔擴大之表徵而昏迷送醫。(三)感觀表達方面:視幻、幻覺(如感覺皮膚下有異物等)、聽幻、無方向感、 精神恍惚、眼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說話不清。(四)社會適應方面:多疑、誇大、好鬥、無理性行為、缺乏動機。例如: 被害或猜忌妄想;對原本熱愛的事物失去興趣;房間、衣物、書包或身上出現燒塑膠的怪味;異常金錢花費大、偷竊或借錢;經常夜歸,與特定朋友出門,行蹤神祕;錯過重要約會或者工作中常出問題。 一旦發現身旁親友出現上述徵兆時,先不要急於證實,甚至逼迫就醫檢驗等,最好先冷靜下來,適時提供諮詢或解決的管道,或撥打 24 小時免費諮詢專線 0800-770-885(0800-請請您-幫幫我),尋求更多的協助,讓可能吸毒者,得到更妥善的幫助;已經吸毒者勇於接受戒治。(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25期)

內容類型
服務人員
梁惠雯
服務傳真
(04)7116508
服務電話
(04)7115141轉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