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漸入春天氣溫回暖,細菌容易滋生,食物之調理及保存須更加注意,一旦食用受到致病菌或其他微生物污染又未妥善保存之食物,很容易發生食品中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日前南非跟澳洲相繼發生民眾食用遭李斯特菌汙染之食物致死案例。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種廣泛存在自然界的細菌,對環境有良好適應性,常在土壤、腐生植物及哺乳動物的糞便中發現。食物是李斯特菌主要的傳染媒介,易受汙染的食品包括生菜沙拉、即食食品、加工肉類製品、熱狗、乳酪、奶油、沙拉醬及未經適當殺菌的牛奶及冰淇淋等。感染李斯特菌的症狀,會因為年齡及抵抗力強弱等而有所不同,免疫力低下的特定族群如老人、幼童,可能導致肺炎、腦炎、敗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孕婦感染則可能導致流產或死胎等。
彰化縣衛生局提醒民眾,要避免食品中毒發生,平時應謹記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1.飯前、廁後及處理食物前「要」洗手;2.注意食材「要」新鮮;3.生食熟食「要」分開,避免交叉汙染;4.食物及飲水「要」徹底加熱後才食用;5.未食用完的食物「要」適當冷藏或冷凍保存。
另外,李斯特菌在4℃以下仍可生長繁殖,且該菌對於乾燥、高溫、酸性環境、鹽及酒精具耐受性,民眾應避免生食損傷的蔬果,瓜果類的外皮最好刷洗乾淨再分切,且不要食用未煮熟的禽畜水產品或未經適當殺菌的乳製品,以確保食品安全。
內容類型
服務人員
李淑齡
服務傳真
(04)7110027
服務電話
(04)7115141轉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