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18)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確定病例,為本縣42歲本國籍女性,7月8日至7月19日帶2名小孩至菲律賓宿霧市。自訴7月11日於菲律賓曾被蚊子叮咬,7月13日出現發燒、頭痛及臉部軀幹紅疹、四肢有出血點、肌肉痠痛等症狀,自行服退燒藥,症狀未緩解,7月16日及7月18日至宿霧市當地醫院就醫及住院。個案7月19日由桃園機場入境因有服藥未出現發燒症狀故未被發現攔截,入境後直接至本縣醫院急診就醫,7月20日收住院及通報。7月20日通報後初採檢驗陰性,7月26日二採,7月29日檢驗報告確定為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個案7月26日已出院。個案病毒血症期(7月11日至7月20日)活動史:除7月19日入境後直接至醫院就醫住院外,其餘均在菲律賓。同行者僅2名小孩,另臺灣同住1名家人,目前皆無相關症狀。本局已啟動相關防治作為,包括接觸者採血,居家周遭之病媒蚊指數調查等,並給予個案「1+6原則」之衛教。同時提醒醫師 TOCC問診評估,詢問旅遊史,持續加強各級醫療院所的疑似病例通報。
彰化縣衛生局表示,2016年彰化曾出現三名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確定病例。我國自2016年迄今共18例確定病例(2017年4例、2016年13例),均為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多;感染國家分別為泰國及越南各4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各2例,印尼、新加坡、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美國(佛州邁阿密)及安哥拉各1例。疾病管制署鑒於國內出現自菲律賓移入之確定病例,評估該國目前應有流行及感染風險,故提升該國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3月9日發布之最新疫情概況,全球2015年起累計71國/屬地出現本土流行疫情,亞洲部分,疾病管制署目前將持續具流行疫情或可能有本土傳播之菲律賓及新加坡,旅遊疫情建議列為警示,另印尼、泰國、孟加拉、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印度、馬爾地夫、越南、緬甸等國曾有疫情,惟尚無證據顯示當地已阻斷病毒流行,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彰化縣衛生局呼籲,一般成人感染茲卡病毒後症狀輕微,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暫緩前往流行地區;民眾如需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房舍等。民眾離開流行地區後請落實「1+6原則」,暫緩捐血至少1個月、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應採取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延後懷孕至少6個月,並落實自主防蚊措施至少三週。民眾返國入境時如自覺可能感染茲卡病毒,應主動聯繫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兩週內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也請醫療院所如遇有疑似個案,應詢問旅遊活動史並依法通報,以降低疫情風險。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