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仙人掌桿菌占台灣地區食品中毒案病因物質前3名。仙人掌桿菌會產生抗熱耐旱芽孢,普遍存在於環境周遭,且極容易經由灰塵及昆蟲傳播而污染食品,可在10~50°C中繁殖,最適合生長溫度為30°C。由於食品被污染後大多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攝食時不易被察覺,其造成食品中毒的主因是冷藏不夠或保存不當。
不論是學校自辦團膳,或是向廠商採購的盒餐,大量製備食物過程中時間較長,且臺灣地區天氣高溫高濕,食品若在室溫下放置過久,仙人掌桿菌會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如果食用前未經徹底加熱,就可能會導致中毒。
衛生局建議民眾食品烹調後應覆蓋隔絕污染源並迅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應保溫於65℃以上,或於5℃以下冷藏保存,生熟食應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外購熟食菜餚也應充分復熱後再食用。調理食品應謹守「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澈底加熱」之五要原則,以預防食品中毒事件之發生。
參考資料: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內容類型
服務人員
賴怡庭
服務傳真
(04)7113174
服務電話
(04)7115141轉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