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歷史訊息)路旁野生蕈類切勿貪吃

夏天氣候多雨而潮濕,適合蕈類生長,在野外隨處可見不知名的蕈類冒出,但並非所有蕈類都是可供食用的,許多蕈類外觀極為相似,若不仔細觀察並比對植物圖鑑,很難分辨出它的品種及是否具毒性,以綠褶菇為例,菌蓋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寬5~20公分,菌褶初期為白色,成熟後逐漸轉為灰綠色,如受損時會轉為褐色,是辨識的重要特徵,若誤食後1~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是一種具毒不可採來食用的蕈類,依據食藥署統計近三年中毒案件,幾乎每年都有民眾因採食綠褶菇而引起的中毒案,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相似,固常被混淆誤食。

提醒民眾不要隨便採摘野生蕈類,因許多野生蕈類無法自行研判是否具有毒性,容易誤食看似無毒卻有毒蕈類,若民眾因食用不明蕈類出現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資料來源: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內容類型
服務人員
王修詠
服務傳真
(04)7113174
服務電話
(04)7115141轉603